來自文學作品的俗語

俗語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由群眾口頭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這些口頭創作的俗語是找不到作者的,它們或是口耳相傳,或是透過文獻記載流傳至今。廣州話的俗語,也有不少見於古籍,它們的來源是相當古老的。這裡試從古代文學作品入手,找出廣州話俗語的來源,以下舉出一些語例。

人比人,激死人

這是指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如果事事與別人比,只會自尋煩惱。 《再生緣》第六十八回:人比人,氣煞人。孟麗君嘛會發脾氣,擺架子;忠孝王嘛,心裡偏偏放不下他。 “今廣州話將”人比人,氣煞人”改為”人比人,比死人”或”人比人,激死人”,意義相差不遠,勸喻人們不要做無謂的比較。

人心不足蛇吞象

喻人貪心無厭,就像蛇要把大象吞下一樣。 “人心不足蛇吞象” 語出《山海經-海內南經》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又見《楚辭-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人心肉做

《平妖傳》第五回: “人心是肉做的,難道是鐵打的?” “人心是肉做的”本謂人是有感情,心腸軟的。今廣州話將此語壓縮成”人心肉做”,表示憑良心做事的意思。

人心隔肚皮

表示別人的心思難以猜度。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 “只是這句話,人心隔肚皮,旁人怎猜得透”《說岳全傳》第四回: “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此語今廣州話用法亦同。

人怕出名豬怕壯

此語沒有將”人怕出名”和”豬怕壯”的原因道出,句子背後的道理是說人出了名,便會招致麻煩,就像豬肥壯便給人屠宰一樣。 《紅樓夢》第八十三回: “俗語兒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況且又是個虛名兒,終久還不知怎麼樣呢﹗”從小說的內容來看,此語的中心義當然是在”人怕出名”了。今廣州話的用法完全相同。

未學行先學走

比喻急於求成,但基礎卻沒打好。清張南莊《何典》作”未學爬,先學走”,見第三回:”只見那活死人已經未學爬,先學走,一路撫牆摸壁的行來,巴在活鬼身邊。” “未學行先學走”一語除有上述含義外,也指不設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大陣仗

原指古時交戰列陣規模大,後喻大場面或大世面。 《紅樓夢》第七回:”他生的靦腆,沒見過大陣仗兒。”又第八回:”只這一個女孩兒,十分嬌養,也識得幾個字,見不得大陣仗兒,常在房中不出來的。”今廣州話省去”兒”尾,稱”大陣仗”,形容場面大,規模大或投入的人力、物力多。

山水有相逢

指人生總有相遇、打交道的機會,勸人行事不要做得太絕,總得留有餘地。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先生,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自古山水尚有相逢之日,豈可人不留個相與?”今廣州話省作”山水有相逢”,用法相同。

山高皇帝遠

原來形容偏遠地區,王法也管不到。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五回:”你要還像剛才這般沒人樣,放潑降人,有天沒日頭的,可說這是山高皇帝遠的去處,咱那親娘親老子,就使破了咱的喉嚨也叫不到跟前。”現在皇帝沒有了,”山高皇帝遠”引申為地處一隅的地方長官或機構主管,因有關當局鞭長莫及,難以駕馭,得以逞強自專

唔瞅唔睬

古典小說作”不偢不睬”、”不偢不採”,用法有二:一解作不理睬。如《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把我們不偢不睬。”另一解為不留心一切事情。如《古今小說》第一卷:”興奇上船,心中只想著渾家,整日的不偢不睬。”廣州話將”不偢不睬(採)”改為”唔瞅唔睬” ,只保留第一種解法,指毫不理睬。 “唔”是廣州話特有的否定副詞。

打爛沙盆(璺)問到篤(豚)

比喻尋根究柢。一作”打破砂鍋璺到底”,見清?王濬卿《冷眼觀》第十二回:”你這個人真是打破砂鍋璺到底。”一作”打破砂盆問到底”,見《通俗篇》二十六卷〈哭用〉:”打破砂盆問到底,俗怪人詰問不已而為斯語。”今廣州話作”打破沙盆璺到豚”,”璺”是器皿裂而未離,”豚”本指動物的臀部,引申為底部。沙盆破裂,裂痕一直到達底部,引申刨根問底,追問事情的經過始末。因此,”璺”又諧音”問”,語帶相關。 “豚”又作”篤”,是文字的假借。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