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香港譯作「Hong Kong」?

香港的主流粵語口音,以省城西關音為宗。由是觀之,「香港」似應譯作「Heong (或Heung) Kong」。但自開埠以來一直譯作「Hong Kong」,毫無爭拗。即使九七後亦無須轉譯「Xiang Gang」。何解?

其實「Hong Kong」,乃出自粵語的疍家口音。蜑, 文讀「但」,白讀「鄧」,散居華南水域,有獨特風俗。但從未被被列為獨立民系而與廣府,客家,潮籍並列。原因之一系其講粵語,即使口音不同。
继续阅读“點解香港譯作「Hong Kong」?”

粤剧、广府戏

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流行于两广、港澳等粤语地区和上海、天津等粤语地区和上海、天津、台湾等以及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等粤籍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

粤剧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发展,积淀深厚,既继承了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地人组织的戏班演出,在不断吸收来的戈阳、昆山、梆子、皮黄等剧种声腔的基础上,还积极汲取流行于广东民间的俗乐和本地土戏唱腔等艺术营养,使其地方性日益增强,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浓郁岭南韵味和鲜明风格特色的粤剧。
继续阅读“粤剧、广府戏”

南蠻古國

中國古代稱南方的民族爲「南蠻」,爲什麼呢?讀者們會問,事實上南方比北方發達呀。還是讓我們看看歷史吧。

我們知道,一個城市和地區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交通。古代嶺南的地理環境,有五嶺山脈的分隔,它們是大庚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和越城嶺。這五大山嶺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聳立於湘、贛、粵邊界上,將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分隔開來,使嶺南和嶺北地區的交往非常困難。嶺南的歷史發展比中原慢了一步,中原地區已進入奴隸制社會,嶺南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沒有形成國家,祇有部落和部落聯盟的酋長。
继续阅读“南蠻古國”

短命的興王府

中國的封建歷史總是在集權統一和封建割據的鬥爭中演變、分化着。五代十國時期的公元917年,劉龑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第二年改爲「漢」,歷史上稱爲「南漢」。南漢國以廣州爲國都,改稱廣州爲「興王府」。

把廣州城當做國都,朝廷對城市建設要求就不一樣了,要求仿唐代的長安對廣州城朝廷擴建,重新劃分城市區域,分爲內城和城郭。這是廣州城建的一次大變革。

继续阅读“短命的興王府”

廣州秦漢時期的大移民

秦始皇時期,六國反秦的勢力還不小,朝廷就把嶺南作爲強制遷徙中原「罪徒」的一個基地。將對秦始皇不滿的人分別南遷,疏散反秦力量。

第一批南遷的中原人就有五十萬,其中最多的是「賈人」,就是做買賣的人。秦始皇不但強制商人南遷,還將他們的親屬,甚至祖父輩經過商的人也一律趕到嶺南。

第二批強制南遷的中原人也有好幾萬,大多是築城的民工,以及對朝廷不滿的人。

第三批中原人南遷時,已經是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了,秦二世要一萬五千名中原女子遷徙嶺南,與當時留在嶺南的秦軍官兵成立家庭,就是要中原的將士紮根在嶺南。

继续阅读“廣州秦漢時期的大移民”

「廣州」得名於三國

南越國的歷史總共九十三年,趙佗的統治佔了三分之二,南越國的範圍包括現今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

從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發現的南越王墓出土的大批珍貴文物告訴我們,南越國時期通過和中原的貿易,廣泛使用鐵工具,出現了青銅冶鑄業,手工業和造船業、紡織業也大力發展起來,並且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爲主的粵語方言區,漢字成爲南越國的官方文字。

继续阅读“「廣州」得名於三國”

五羊降福

廣州,又名「羊城」,有着兩千兩百一十多年的歷史。它和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城市一樣,有着一個美麗的傳說。

公元前9世紀,周朝的楚國在如今的廣州建造了一個城邑,名叫楚庭。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饑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彩衣,分別騎着五隻仙羊,仙羊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裡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

继续阅读“五羊降福”